赤水河,就是今天与府河交会的鹿溪河。每遇洪水季节,由于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龙泉山,流下来的多为山涧溪水,水中裹挟着大量泥沙,水色赤黄;而来自府河的锦江水,源于岷江,清澈透明。当两条江水在今黄龙溪会合时,清、浊二水,泾渭分明。山水借着俯冲之势窜入府河,呈暗流涌动之景象,远看似是一条巨龙潜江泅渡,当地百姓形象地把它描绘为“黄龙渡清江”。久而久之,在代代神话传说的作用下,人们自然而然地便把这引来“黄龙”现身的宝地,称之为黄龙溪。
又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汇流,溪水褐,江水清”,《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筑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古谚有云:“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故名曰:“黄龙溪”。建安24年(公元年),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像龙牙,黄龙所春之地,著属武阳,公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地处成都东南约40公里的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这里历来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和江防据点,蜀汉丞相诸葛亮更是把这里作为蜀国南征的起点,以重兵驻守,奠定了治蜀的一大功绩。黄龙溪老街逛街之余也不忘到街边的小庙去拜拜,是黄龙溪人自老祖宗那儿传下来的习俗。离镇江寺约几十步的街边,还有一个寺庙——潮音寺。这是一座尼姑庵,面积最小,仅可容下三五个上香人,但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黄龙溪才有了这“一街三寺庙”的奇特景观。三县总衙门历史上,黄龙溪是“金三角”地带,地处彭山、仁寿、双流三县交界之地,民事、经济纠纷时有发生,加之匪患滋生,扰民不浅,却因无法确定属于哪个县衙门管理而无法治理。于是三县的政要经过商议之后,将三县衙门合三为一,总部设在黄龙溪镇,共同管理三县的民事、水政并审理案件。
古龙寺旁的三县衙门如今仍然保存完整,与之一墙之隔的是鱼鳅巷,小巷右侧则是黄龙溪镇上又一座古老的寺庙天后宫,供奉着护航女神妈祖塑像。鱼鳅巷的巷尽头建有禹王宫,供奉着夏禹金身,高大的戏台可与古龙寺万年台媲美,玲珑别致。台上有一块“半入江云”的金字匾额,书法苍劲有力,可惜年代久远,已看不清是何人所留。禹王宫的左侧原有殿堂高大、神像魁梧的高庙子,解放后,高庙子被拆除,扩建成了学校
在黄龙溪,千年前留下的古迹和文物已很难一见,但韵味悠长的老街足以让人心旷神怡。镇子不大,由7条街道组成。多数的小街上是不能行车的,石板路只有1米多宽,不是平常想象中的青色条石铺就,而是猪肝色的红砂石,高高低低,坑坑洼洼,泛着亮光,游人就在这上面用双脚丈量着老街的历史。当然,也有乘坐三轮车代步的,古镇的三轮车夫都是些不错的导游,古镇掌故、民居风情,吃的玩的和看的,都在他们起伏的蹬踏间娓娓道出。
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位于成都平原南部,是成都市双流区辖下的一个古镇,历来就是重要的军事重镇,距成都市区40公里,位于双流县东南部边缘,距双流县城35公里,距华阳28公里,还位于成都乐山黄金旅游线上,南距乐山90km。
饮黄龙溪的美食和特产:石磨豆花、河鲜。特色菜:黄辣丁、麻辣珍珠豆花、炸小鱼、豆豉耙。
从成都市区到黄龙溪古镇的交通路线可以到新南门汽车站坐客车到黄龙溪,票价是16元。也可以坐5号地铁线到回龙站,从H1口出地铁站。再走米到回龙地铁公交站这里有S18K大站快线,A,,S18等一共有四路公交车可以到黄龙溪古镇。其中S18K是双层观光巴士,票价只要一元钱,值得体验一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