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新津城绝句《赠汪伦》和五律《送友人》是诗人李白送别诗的“双璧”,历来脍炙人口,几乎入选所有的唐诗选本。历来对《送友人》情真意切、新颖别致的评价从无分歧,但是题目中的“友人”是谁?作品写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却各说不一。因为明代著述最多的学者杨升庵在《诗林振秀》中这首诗的题下加了“新津作”,新津人为此很高兴。这很自然。但是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李白没有来过新津,在此“送友人”就更无从说起。为了有助于新津历史文化的发掘,不再浪费时间纠缠于这个问题而往前走,这里把相关的史料汇编于下。原诗如下: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⑴,白水绕东城⑵。此地一为别⑶,孤蓬万里征⑷。浮云游子意⑸,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⑹,萧萧班马鸣⑺。[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⑵白水:清澈的水。⑶一:助词,加强语气。⑷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征,远行。⑸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⑹萧萧班马鸣: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横”“绕”用词准确而传神,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颔联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颈联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有景有情,扣人心弦。尾联两句,情意更切,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却是鬼斧神工的手笔。这首送别诗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气韵生动,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对于“友人”是谁?作品写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意见有以下几种:(一)(当代女评论家)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年)。(二)(李白学会名誉会长)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年)于金陵所作。(三)网上博客: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年)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以上意见,或直接说“疑”,或不予证实,都还在“大胆假设”之中,未经“小心求证”,借用法律语言:“疑罪从无。”杨升庵的“新津作”倒是明确的结论,但是不知怎么来的。从这位大学者一贯的作风看,恐怕很难相信。《四库全书总目》卷“集部”之“别集类二五”论及杨慎《升茬集》82卷言杨慎治学:“至于论说考证,往往恃其强识,不及检核原书,至多疏舛。又恃气求胜,每说有窒碍,辄造古书以实之。”(中华书局,年,页)统计《四库全书总目》有27次论及杨慎的学问和著述,其中批评其著述粗疏杜撰就达21次。”这“新津作”三字即使不属于四分之三的“粗疏杜撰”之中,又能证明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严肃考证的人,是四川大学文学与资讯博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曾明先生。他在《社会科学研究》年4月号上发表了《李白〈送友人〉之“友人”事迹考》。我们把相关内容介绍于下:他认为,《送友人》全名应当据明代周复俊的《全蜀艺文志》作《送友人内江范崇凯》为正。他引述《全蜀艺文志》和明代曹学铨的《蜀中广记》,共同说明“友人”就是内江人范崇凯(又名范金卿)。至于把“友人”从哪里送到哪里,周复俊说是从范读书的内江花萼山送回内江,曹学铨没有回答,只在《蜀中广记》卷《诗话》中说:“李白一首‘青山横北郭’一首题云《送友人作》。不知其为何人与何地也。《诗林振秀》题下加‘新津作’三字。”当今的曾明先生在引述了以上一段话以后,提请注意“《送友人》首……写作地点在新津。”在曾明先生论文的第(三)部分,更得出结论:范崇凯于玄宗开元四年中了进士,做了状元。此诗作于开元四年前,或即作于开元三年范崇凯赴京会试前不久。就是说,曾明先生认为《送友人》作于新津。对此一说,我非常怀疑。李白生于年,范崇凯考中进士是在唐开元四年(年)。这一年李白才15岁。李白送他“赴长安赶考前”才14岁,而范崇凯肯定比李白大得多。一大一小的两人,又与新津都没有直接关系,怎么会大老远地跑到新津来一送一别呢?又及,年,内江市文化名人甘光地先生在内江市图书馆举办了《寻找范金卿》的专题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内江县人“唐范崇凯,字金卿,善属文,开元中状元,李太白的《赠范金卿二首》之范金卿就是为内江之范崇凯,范金卿时任山东金乡县令。他从内江人的角度来介绍范崇凯,没有涉及《送友人》的写作问题。金乡县山阳书院刘双保在年第1期《山阳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论证了唐代山东金乡县与李白交友的县宰就是内江人范金卿。也论证了李白《送友人》一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年),范金卿调离金乡县时送别所作。这倒很合情理,只可惜没有查到原文。还需回答一个问题:李白另有一诗《北桥楼》,有人据《康熙字典》有“新津北桥楼”字样,断定李白的《北桥楼》写于新津,《新津县志》(道光版)对此加以“辩伪”(何毅豪先生专文考查了这个问题,是《康熙字典》把杜甫的诗错放在李白头上了)。而同一本书却把李白的《送友人》当作写于新津的作品而加以收录。这又是为什么呢?合理的解释是:县志完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而关于李白在新津“送友人”的喧闹在明代沸沸扬扬。县志也就“照单收下”了。虽然“事出有因”,但毕竟“查无实据”,还是别信为好。李白没有来过新津,但不影响《送友人》的成就和影响。新津人完全不必遗憾。信息来源:风华五津作者/来源:水城新津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84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