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花草飘香的一条小径,踏上岷江社区新打造的观景台,左边是一望无际的猕猴桃,经过一季春雨的滋润,藤蔓尽情伸展,枝繁叶茂,右边望去是一片百余亩的荷塘,不时有肥美的鱼儿跃出水面,享受初夏的阳光。

走进兴义镇岷江社区,像是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公园。“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岷江社区党委书记高志清笑呵呵一句话透露了初衷:原来,作为天府农博园重要组成部分,岷江社区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依托千亩猕猴桃、千亩韭黄、百亩荷塘、川西林盘以及羊马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果蔬公园。农区变景区,岷江社区走上了农旅互动、致富奔康的路子。

千亩瓜果村民增收

徐志东的亩猕猴桃基地一角挂着“天宇农场”的木质招牌,隔了一条马路过去,是李丽娟的“幸福农场”,种植的亩猕猴桃,去年就已经进入了盛果期。

望着这一片枝繁叶茂的猕猴桃,徐志东介绍起农场的发展情况,年栽种下这片猕猴桃后,最近几年,农场的猕猴桃年产达到了50万斤,大多销往沿海城市,自销、经销商、电商平台三个渠道销售的比例分别占到三分之一,“果子大,味道好,渠道多,还真的不愁卖!”

徐志东的农场规模大、效益好,常年雇佣了20多个村民打理果园,一年下来,只有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才有空闲。春夏季节,施肥浇水,梳果套袋;秋冬季节,摘果卖果,修剪枝丫,盼望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季。

岷江社区的黄启忠夫妇都是50多岁的年纪,常年在徐志东的果园打工,一年下来两个人有6万元的收入,这笔收入他们家过上了不愁吃穿的日子。跟黄启忠老两口一样,在果园打工的大多是当地40岁到60岁左右的村民,每人一年收入大约3万元,每一年,徐志东要发放近50万元的工资。

高志清介绍,岷江社区的千亩猕猴桃大多进入了盛果期,年产近万斤,解决了余名村民的就业,果园的发展实实在在带动了增收致富,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荷塘养鱼水里栽菜

千亩猕猴桃的对面是采用内循环养殖技术的荷鱼共生基地。池塘内循环养殖是传统池塘养鱼与流水养鱼技术的结合,坚持环保优先、质量优先,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革新为“生态圈养”模式。

百亩水塘中,鲫鱼、鲟鱼、鲈板鱼等鱼类被高密度圈养在大大小小几十个方形的鱼槽中,鱼类排泄物作为肥料,被输送到鱼槽外种植的荷花区域,荷花的根茎将水质净化后又重新输送到鱼槽中,形成了一个生态环保的内循环系统。

现如今,水塘里已经种上了荷花。高志清介绍,下一步将种植更多荷花,打造出美丽的荷塘景观效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

说起渔耕田农场的创始人陈斌,岷江社区无人不晓。几年前,他从国外了解到鱼菜共生的新型复合耕作体系,便在社区旁搞起了蔬菜大棚,开始尝试鱼菜共生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到30亩的规模。

走进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排排水槽上铺着一块块泡沫板,上面种植着番茄、茄子、黄瓜、南瓜、四季豆等蔬菜,已经结了瓜果,一股清香味在棚内飘荡。揭开泡沫板,底下是繁盛的根茎。

原来,相较于传统的土生根,天然的水生根没有受到土壤的阻力,根系因此发达了许多。作物栽培在一个个种植孔内,根系漂浮在水中,天然隔绝了杂草生长,旁边养殖池里的鱼类排泄物输送到蔬菜种植槽中,为作物提供了养分。出产的农产品生态无污染,大受市场欢迎,常常在网上一销而空。

新津韭黄金字招牌

岷江社区由于拥有羊马河冲积形成的沙质土壤,岷江的韭黄成为新津韭黄的品质担当,社区0多亩韭黄基地将是果蔬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被南宋诗人陆游盛赞过的新津韭黄去年荣获了“国家级地理标志”的称号。高志清和村里的干部们发现,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利用好新津韭黄这个金字招牌。

“我兼任岷江蔬菜合作社的理事长,对于如何运用好这块金字招牌,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高志清说,通过跟几个韭黄的销售大户商议,初步想法是把包装进行美化提升,打上“新津韭黄”的商标,按品质将韭黄进行筛选、分级定价。

为了打造好果蔬公园,岷江社区还对羊马河绿道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走在整洁平坦的绿道上,远处,川西林盘错落有致,近处,一畦畦韭菜生机盎然,耳旁听得羊马河哗啦啦流淌,鼻尖闻得花朵飘香,微风吹着,太阳晒着,这样的果蔬公园定能让游客领略到“浓浓川西味、悠悠水乡情”的无穷韵味。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办事指南

新津人,这条道路建成,将直接连通白鹤大桥和成新蒲快速路,太方便了!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最多跑一次”跑出群众方便来

民生诉求办理情况反馈

▏发布:新津县政务服务中心

▏编辑:夏海

▏新津公众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