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村公园式的乡村风情。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罗敏打通乡村治理的“任督二脉”,离不开连接各方的“桥梁”助力。在成都市新津县永商镇烽火村就有这样一架“桥梁”,充当着群众之间的“调和剂”、干群之间的“沟通器”。1月10日,记者走进烽火村,放眼望去,村内湖水清幽,50栋徽式风格民居以廊桥相连,东西遥相呼应。据该村党总支副书记孙双英介绍,烽火村是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修建的新型社区,由烽火村、大坪村两村合并而来,于年整村搬入集中居住。因而,在这里,“廊桥”不仅是具象的通行工具,更象征着内化于心的精神文化力量。从散居到聚居,多姓氏村民杂居,乡村治理工作一开始也遇到难题:人心涣散,矛盾纠纷多。如何破解村庄治理难题?烽火村综合施策,对症下药,探索出一条党领导下村民参与自治、党员带头引导的乡村治理路径。如今,烽火村已成为乡风淳、人心齐的文明村样板,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宜居村庄”称号。民事民决疏通治理堵点如今,每逢周六、周日晚饭后,烽火村廊桥上便热闹起来。“大家快来,快来,‘廊桥夜话’要开始啰!”在孙双英话筒声的召唤下,村民纷纷走上廊桥,村里的大小事务、谁与谁家有个矛盾都在这里“敞”着说。“大到村规民约、建设管理、资金使用,小到村民房前屋后、生活习性等方面的问题,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孙双英组织了几乎每期的“廊桥夜话”,她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是要促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搭建党群、干群间的“连心桥”。年5月,社区廊桥上的瓦被吹翻了,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村上及时上报镇联席会议,争取到19万元维修经费。(紧转02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60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