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标产品:闻起来怪香、吃起来真香——大邑唐场豆腐乳的秘密都在这里了……

文/王茜

“开篇语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和碰撞产生的裂变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唐场豆腐乳的成名,就是人和食物在一种机缘巧合下促成的美食奇缘。”

来自北纬30°的味蕾之旅

不管你情不情愿,生活都在催促我们迈出步伐,或整装出行、或疲劳奔波、或随性行走,从启程到落脚,从生命个体的迁徙到食材的运输,人和食物匆匆的脚步从未停歇,每一处的停留,都会燃起炉灶,等待我们的是或丰盛或简单的热气腾腾的食物。

沿地球北纬30°线出发,既有许多神奇的自然奥秘,又弥漫着无数令人惊叹的食材。晴时早晚雾,阴雨满山云,成都市大邑县的唐场正好在北纬30°线上,位于鹤鸣镇和新津县五津镇的中点,道教名山发源地与都江灌区汇水口中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水优势明显……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滋润下、在形态多样的地形地貌赐予的恩泽下,唐场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气候优势,这里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差小、湿度大,动植物在这里迅速地繁衍生息、微生物在这里疯狂地暗自生长,这些微生物为豆腐乳深度精道酿造提供了绝佳环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被山高林密环抱的唐场拥有着丰富的再积黄泥水稻土,富含多种有机养分;灌溉一方的斜江,在千年雪水浸润下,拥有天然“高巷古井”之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水质呈弱碱性,沃野千里的土壤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勤劳的百姓。根据物进行农作物的播种,是每一个村民的基本技能,每到芒种时节,唐场的百姓都会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植黄豆,从播种到施肥、从破土而出的幼苗到果实累累的豆荚,在几个月的阳光沐浴和雨水灌溉下的黄豆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节,为生活而劳累的疲惫化作了收获的喜悦,一颗颗金灿灿的豆粒即将迈向它们下一步的使命。

饱满的豆粒富含蛋白质40%以上,将其筛选去杂,浸泡磨浆,取尽豆渣后点浆,包榨均匀,制作成豆腐坯,豆腐坯在唐场特有的呈弱碱性水质的作用下,大豆中的非水溶性蛋白质转化为水溶性蛋白质,呈现出独特的口感。斜江河两岸米范围河滩地生长的独有细荆条,是加工豆腐乳的绝佳辅料,细荆条经过清洗、扎碎、拌料,再配以豆瓣、醪糟、花椒、肉桂、八角、公丁、母丁、陈皮等数十余种调味料和中草药等材料,通过传统工艺入窖发酵(传统工艺发酵分为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两个步骤),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肽和氨基酸;其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数月后,口感独特和香味绝佳的唐场豆腐乳便制作好了,它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氨基氮和糖类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强食欲。一次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碰撞、一场时间与智慧的结晶,最终落脚到了一场味蕾的盛宴。

传递味道,诉说食物和人的故事

每一道食物都不仅仅是桌上的一道菜,它更是食物与食物、食物与人之间一次故事性的千里来相会。牟定豆腐乳的背后,是陈圆圆在悲欢离合之下与豆腐乳的命运性相会;唐场豆腐乳的背后,是唐场人在生活磨砺之下与豆腐乳的生命相会。早在明朝时期,唐场乡村就已经有家家户户用自家作坊酿制豆腐乳的传统。

有人说,人间美味唐场豆腐乳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温度与湿度、水源与土壤、工艺与原料,这些制造优质豆腐乳的必备条件在这里都恰到好处、浑如天成。然而,这份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唐场人的智慧。

一提起唐场豆腐乳,关于谭记唐场豆腐乳的故事就会浮现眼前。相传,谭记豆腐乳的创始人是一位女性,由于她夫家姓谭,因此大家都叫她谭大娘。谭大娘心灵手巧,喜欢做酱,尤其擅长做豆腐乳,她有一位在成都制台府做师爷的表弟自幼爱吃她做的豆腐乳,谭大娘疼爱表弟,每次进城都要给他捎带一些。后来,制台大人患疟疾,数日茶饭不思,师爷闻讯特赠其豆腐乳,制台大人顿感香气扑鼻,食欲大增,此后,制台每餐必食,并以此招待客人,客人对谭大妈的豆腐乳也赞不绝口,竞相传誉。久而久之,传播极广,买食者众,被国人称为“唐场豆腐乳”,而“小菜一碟,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则成了众多食客对唐场豆腐乳的佳评之语。

偶然的机缘巧合,让谭大妈与唐场豆腐乳成为佳话,每当人们谈起唐场豆腐乳,都不会忘记谭大娘其人其事,有的时候,食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那么奇妙,不知道是人成就了食物、还是食物成就了人。不管谭大娘与唐场腐乳是否充满别样传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聚散与离合促成了唐场豆腐乳的传播。那个时候,湖广人经常到大邑跑生意,并被唐场的通商佳地、黄金口岸所吸引,不仅在这儿建立了湖广会馆,还不失时机地采购唐场豆腐乳回乡,久而久之,唐场豆腐乳名气渐大,成了家喻户晓的“下饭菜”。民国5年,唐场豆腐乳受到商贾推崇,被运往川康各地,享誉川内外。年以来,唐场豆腐乳曾连续多次被四川省商业厅、四川省经委评为优质产品。年再次评为省食品协会优质食品,同年四月十五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商业系统优质食品和著名产品评选中,唐场豆腐乳又荣获优质产品奖。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唐场镇也在历史的更迭中历经沧桑,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潮流,早已被尘土掩埋,但是,唐场的豆腐乳却在时间的洗礼中越发生辉,敢为人先的唐场人经历漫长的摸索,让唐场腐乳最终成为一种了不起的地标产品。

味蕾深处,解不开的腐乳情缘

豆腐乳,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一顿稀疏平常的简餐便饭,但正是这样的简简单单,却饱含了无数个生活的场景和故事。成年离家、异乡漂泊,再次尝到家乡的豆腐乳,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感动到哭!

过去,豆腐乳被唐场当地人称作“泥豆腐”或“泥灰糢”,意为它像白墡泥一样柔软细嫩,像蜀中香糢一样鲜美可口,其中既寄托了大家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又包含了无数的人情世故。那个时候,因为经济条件,豆腐乳不是人人都能买到手的,很多人都会选择自家制作豆腐乳,选取他们亲手种植收割的黄豆,将它们制作成自家喜欢的口感和样子。在简陋的陈设里,一幕味觉奇观的旅程开始呈现,味道或浓或淡、颜色或深或浅,都带着唐场人特有的味道和醇香。当劳碌的乡民从田间劳作而归、当孩子背着书包从学校回到家,等待他们的是一顿融合着乡土人情的豆腐乳和香喷喷米饭,一家人笑语盈盈,生活的纯粹、亲情的温暖,抹去了他们脸上的疲累,让他们心怀期待。

丰盛的一餐,标志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启,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远行,会携带能长期保存的食物,豆腐乳便成了唐场人最好的选择,豆腐乳不只用来果腹,更是大人和孩子习惯了的家的味道。一次次食物的迁徙,都伴随着亲人的悲欢离合,20多年前,孩子们会背上一罐妈妈做的豆腐乳独自踏上求学的征程,看似寂寞的路途,因为一罐豆腐乳的存在,而变得温情有味。20多年后,那一波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各奔东西,或许我们已经记不起发生在身边的具体故事,但是那些早已根植记忆深处的情怀,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一种解不开的情缘。

而今,各色各样的豆腐乳无处不在,能够让你吃着瞬间流泪的却只能是家乡和亲人的味道。不仅仅只是一种下饭的佐料,而且是一种随着人事变迁却更久不变的情怀,仿佛在某个瞬间,就能直接带你回到那个从小长大的地方,随着味觉的弥漫,瞬间再现儿时妈妈为我们出行前打包装上一罐豆腐乳的场景、一群同学围着豆腐乳馋嘴的画面,仿佛发生在昨天,却又触摸不到。

每一处短暂的驻足,都是为了走更长的路,当再一次踏上旅程,走着或长或短的路,吃着或简单或丰盛的菜,人与食物的迁徙,从不会停歇,能够留住的只有那纯正的味道和浓得化不开的情缘。

撰文/王茜图编/王茜

主编/晨曦编辑/SS设计/S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