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突出“靠前”服务,全力服务保障产业功能区建设,新津法院立足产业功能区建设中的新定位,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延伸司法服务,创新工作方法,新津法院以建立“三大抓手”、聚焦“三大环节”、依托“三大平台”为着手点,切实强化服务保障产业功能区建设举措,营造良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立“三大抓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690.html
强化服务保障举措具体化
一是建机制,确保服务保障“有力度”。结合法院工作实际,从强化司法公正、强化司法保障、强化司法高效、强化司法改革四个方面和处置产业功能区“僵尸企业”现实需求入手,出台《服务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意见》《新津县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制度化的形式确保服务保障产业功能区措施精准落地,全面助力产业功能区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重延伸,确保服务保障“有深度”。精准对接产业功能区建设中的法律问题,以“设立三个巡回点+组建一支保障队伍+建立一项精准研判机制”为抓手,全面提升司法服务保障的“及时性、精准性、实效性”。充分考虑三个产业功能区区位特点,分别在三个功能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形成了“三个巡回审判点+三个人民法庭”全领域、全空间、近距离的服务保障体系。年以来,前端服务保障队伍开展走访调查余次,收集相关司法需求20余条。三是强研判,确保服务保障“有精度”。加大司法大数据的挖掘力度,将类案分析、司法建议与调研工作紧密结合,组建以资深法官为主体的房地产、买卖、劳动争议、股权等专项调研课题小组和法律风险预判小组,主动对涉产业功能区多发和疑难案件进行专题分析研判并形成报告,及时向产业功能区发出司法建议,为企业发展、项目引进、产业升级等提供司法数据支撑。年以来,召开涉产业功能区案件专题讨论20余次,发出类案分析报告10余份。聚焦“三大环节”强化服务保障举措实效性
一是聚焦前端,强化沟通协调。主动参与产业功能区重大疑难问题、群体纠纷、历史遗留问题的协调处置,安排资深法官参与涉产业功能区及相关企业的重大疑难案件协调会,针对性提出预防和化解建议20余条,助力产业功能区有序发展。强化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涉产业功能区案件前端预警机制,对涉产业功能区案件实现“提前预警、提前介入、提前研判”,有效促进产业功能区建设。
二是聚焦中端,强化专业审判。建立涉产业功能区案件“绿色通道”,选取资深法官组建“涉产业功能区案件专业小组”,全面提升涉产业功能区案件审判质效。坚持“以案说法、以事普法”的工作思路,定期安排法官选取典型案例到产业功能区巡回点开展巡回审判,并随案开展法治讲堂,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书》,全面提升功能区企业法治化水平。年以来,审结涉产业功能区案件80余件,开展巡回审判20余次,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书》余份。三是聚焦后端,强化常态回访。建立涉产业功能区案件判后释疑和回访常态化工作机制,引导案件当事人正确认识和看待司法判决,督促当事人主动及时向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努力兑现产业功能区企业合法权益,实现服务保障企业和审判执行工作“两不误、双促进”。年以来,开展进产业功能区案后回访活动42次,常态化解答释疑余次。依托“三大平台”强化服务保障举措精准化
一是坚持“调先行”,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针对产业功能区内纠纷频发等特点,定期安排法官诊疗室法官到产业功能区巡回审判点开展“坐诊”服务,对案情简单、争议标的额小、具有调解可能的涉产业功能区案件,联合人民调解员、志愿律师等人员为产业功能区企业开展问诊服务,实现纠纷就地及时化解。
二是坚持“走出去”,实现司法服务全面性覆盖。坚持“走出去”工作思路,主动回应产业功能区企业的司法需求,创新打造了“企业小课堂”“进企业、明需求、促发展”的法治讲堂平台,在及时了解和回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和司法需求的同时,共同探讨法院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新路径。年以来,邀请上级资深法官开展讲座5次,开展“进企业、明需求、促发展”活动60余次。三是坚持“造氛围”,实现法治宣传多样性开展。充分发挥司法裁判规范引导作用,利用法治宣传这一重要平台和抓手,通过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专题宣传栏目、邀请企业高管、企业员工走进法庭旁听典型案件审判、制作发放《法律在你身边企业版》宣传手册以及到产业功能区开展专题宣传活动等形式,增强企业经营风险能力和防御风险能力,引导企业规范管理、诚信经营,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年以来,邀请企业高管、企业员工走进法庭旁听案件余人次。1END
1
原标题:《高标准重实效护航产业功能区发展——新津法院发挥审判职能服务保障产业功能区建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