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和弟弟妹妹他们还好吧?”“我们都挺好,你在重庆安心工作就是!”2月11日,除夕之夜,刚和妻子、儿子摆好年夜饭的碗筷,47岁的李长毅就忙不迭地通过在线视频,与远在四川安岳老家的亲人们来上一场“云团聚”。尽管只是一场“云团聚”,在李长毅心中已是弥足珍贵——去年春节,他赴孝感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今年春节,他留在重庆坚守于医护工作一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李长毅是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长期奔忙在临床一线和教学岗位,擅长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对肺癌、肺部微小结节的微创介入诊疗有着深刻把握和丰富经验。“去年2月19日,作为重庆市第十批援鄂医疗队(对口支援专家队)队员,我抵达孝感市大悟县,经过两天集中培训,就开始争分夺秒的工作。”李长毅记忆犹新地说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他便主动请缨前往一线,并肩负起大悟县医疗专家组组长的重任。经过数十天的不懈奋战,直到孝感患者“清零”后,才于去年3月28日和最后一批队员凯旋。李长毅在大悟除了积极开展急危重症救治、院感防控、病例分析等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更是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李长毅告诉记者,医疗队刚到大悟县时形势可谓危急,不仅确诊患者数量较多,死亡率在孝感市也处于高位。尤其在乡镇等基层,由于医疗基础薄弱,为疫情防控带来不小困扰。“尽早干预才是防控的关键,所以我们提出了加强前端筛查、及早控制的措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长毅不仅要医院的抗疫工作,还需要随时下到乡镇基层,指导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前端关口守好了,如何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对此,在打造“清洁病房”的过程中,李长毅提出“双隔离”的思路。在后期恢复生产,常规接收普通住院患者期间,医院按照“双隔离”的要求设置病房。保证平稳运行,避免了不必要的院内感染。既参与病例救治、也提供技术支撑,还开展业务培训……就这样,李长毅和医疗队员们也为大悟当地培育起一批医疗骨干。带回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从医近20载,李长毅的身影常常出现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之中。年四川汶川地震、年青海玉树地震、年H7N9禽流感疫情、年新冠肺炎疫情……他都活跃在医疗救援的一线。“经历了这么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去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震撼最大,感触也最多。”李长毅不无感慨地说,疫情爆发之初,大家在原因不明、对疾病认识不足、医疗挑战严峻的形势下,能够举国同心、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义无反顾,誓要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出非凡的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这让奋战在一线的他深受感动,也增添了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在李长毅看来,驰援孝感的经历,不单单只是积累了丰富的抗击疫情经验,更是在添聚信心的同时,让自己有了一种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惧怕的信念。回到重庆后,他还把自己在孝感取得的新冠肺炎疫情抗击经验,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来。除了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工作,他还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教学当中,传授给学子们。并且,他还坚持每周下到区县基层医疗单位一次,传授防控经验、交流诊疗手段。“一年来,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指导下,我们对疫情防控丝毫不敢放松,很多工作做得更为细致了。”李长毅告诉记者,在全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以来,无论是他所在的医院,在临床一线和常规诊疗中,都积极采取防控措施,以更为专业和敏锐的目光、科学的手段对疫情进行甄别。而让他觉得感动的是,一些因疫情防控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得到了来自身边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牛年春节,李长毅和整个呼吸内科多名医护人员一起,不仅响应了就地过年的倡议,还全员留岗待命,采取不出主城、轮流坐班的方式,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除了要随时待命,我还要负责巡查所带领的治疗组,并且安排了门诊,继续为患者服好务。”李长毅说,这就是医者的职责所在。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刘翰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