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3封面新闻记者钟晓璐摄影报道年是农历(己亥年)猪年,在成都,有不少地名都是以“猪”命名,简单粗暴的命名方式,既充满了生活气息,也反映了成都悠久的农耕养猪历史。肥猪市街,一个不大不小的“网红”,它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接地气名字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街口的石碑道出了肥猪市街当时的生活情形:三国后,成都都市中心向南门转移,成百间屠宰行、肉铺在此聚集。不仅如此,明代状元——第一才子杨升庵在此居住过。明代以后,屠宰业的商贩们相约,每宰杀一头猪,就提一个银元,用这笔钱来请先生,办学校,供街坊邻里子女念书。后人为纪念这些商贩,将此街名为“肥猪市街”,并且沿用至今。成都还有不少带“猪”的地名。成华区“母猪坟”、新都“猪肚河”“母猪堰”、温江区“母猪坟”、龙泉驿区“母猪桥”、新津县“母猪壕”、邛崃市“母猪堰”、彭州市“母猪山”“母猪岩”、大邑县“母猪塆”、蒲江“猪老顶”“母猪地”、青白江“母猪埝”……记者发现,光是“母猪坟”这个地点,成华区、新都区、温江区就各有一处。成都市成华区民政局地名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行政区划图上,并没有“母猪坟”这一地点,应该是人们口口相传沿用至今。温江区民政局地名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地确实有一处叫“母猪坟”的地点。地名专家王孟谦介绍,过去到毗卢寺,要出温江城西门,走老温(江)毗(卢)公路。一过黄家石桥,在一坝冬水田的路边,有个小地名叫做“母猪坟”。据传当地有一户农民养了一头母猪,每年都要生几窝猪儿子,让这户农家赚了不少钱。不幸的是,这头母猪突然得病死亡了,主人心怀感恩之情,不忍杀猪吃肉,他将这头死亡的母猪,用草席打围,葬于路旁,还堆了坟堆堆。大约是在上世纪40年代末期某一年的夏季,有一路人在此坟旁休息,突然得了疾病,他顺便在母猪坟上扯了些草药嚼服,过一会,居然病好了。后来,当地就传言:母猪坟显灵了,坟堆上的丝茅草就是仙药。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三三两两地相约到母猪坟,挂红、烧香、跪拜,祈求神灵保佑,几天之内就把母猪坟上的丝茅草根根都扯光了。但是,这些病人许了愿、吃了母猪坟的丝茅草,却都不灵验。慢慢地,母猪坟上又长满了野草,也无人前去朝拜它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197.html